8-吴鹏
男,1983年11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文化话语研究中心主任,英语系副教授、副主任
南京大学博士后,荷兰莱顿大学语言研究中心哲学博士候选人(第二博士学位),镇江社科研究中心首批特聘专家,中国话语研究会理事。在科研上,吴鹏同志主要研究方向是论辩理论、话语研究和外语教师教育研究。近五年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SSCI收录4篇,CSSCI收录7篇,中文核心期刊3篇,国内重要报刊2篇。主持或完成各类课题15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9项,市厅级2项,横向课题3项。2012年12月被遴选为江苏大学首批青年学术带头人培育人选,2014年12月被国际论辩研究领域顶级期刊Argumentation(SSCI和A&HCI双索引)聘为论文评阅人。2014年吴鹏同志受邀担任国际期刊Journal of Argumentation in Context编委,并受邀担任《当代中国话语研究》期刊编委。2015年10月,吴鹏同志与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和浙江大学的同事共同主办了“首届中荷语用论辩研究学术研讨会”,并合作创办了“国际语用论辩研究中心”,引起了国际论辩学界的高度关注。
在教学方面,吴鹏同志全面、优质完成了大学英语、基础英语、传媒英语、应用语言学、话语分析、论辩研究导论等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任务。指导多篇本科生毕业论文获得校优论文。1名研究生被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录取为博士研究生。3名研究生在“第十届江苏高校外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论坛”上进行发言,其中1名研究生的报告荣获大会一等奖。此外,还有1名研究生在江苏大学研究生论文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在社会服务方面,吴鹏同志自2011年以来一直担任全校pets-5培训班的备课组组长,2015年以来还带领同事承担了组织部主办的全校管理干部英语口语培训工作。2015年12月,他与常州市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合作主办了首届“着眼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学术讨论会,受到常州市中小学教育界的极大关注。
15-常新锋
男,1982年6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财经学院教师
长期从事统计模型与统计计算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统计局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统计局项目等省部级课题2项;在《Statistics》、《Statistical Papers》和《Communications in Statistics - Theory and Methods》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CSSCI检索论文2篇。江苏大学2015年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青年学术带头人培育人选。荣获江苏大学财经学院教学竞赛三等奖、江苏省统计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江苏大学“统计学”校级重点学科、江苏省统计应用研究基地的核心成员,本科生课程《统计学》、《统计精算》、《多元统计分析》和《应用回归分析》、留学研究生课程《Multiple Statistical analysis》的主讲教师,担任本科生学业导师,积极指导学生科研立项、考研、就业等工作。
2010年12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11年1月作为高级人才被引进到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从事液压传动与控制、机械装备复合传动及其节能技术、汽车悬架系统开发与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特别资助、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大学高级人才科研基金等6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企业等纵向和横向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2件、实用新型专利4件、软件著作权2件。
2011年以来先后荣获江苏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青年学术带头人培育人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同行函评专家、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会员,美国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国家公派访问学者、江苏省“科技副总”特聘专家、扬州市“绿扬金凤计划”优秀博士人才、江苏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江苏大学群众体育先进个人、江苏大学工会活动积极分子、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教学优秀奖”等荣誉。
19-雍阳春
男,1981年11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员,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教师
他长期致力于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方向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突破,共发表研究论文/报告60余篇,被SCI收录3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30。其中包括影响因子9以上论文3篇(Ang. Chem. Int. Ed.,ACS Nano,ACS Catal.各1篇,均为第一作者),影响因子5以上论文14篇,一区论文13篇,单篇最高他引116次(连续四年在本领域研究论文中排名第一),入选ESI高被引论文1篇;撰写了英文专著4章,申请了5项发明专利,在国际国内会议上作报告20余次;主持了2项国家级和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入选了江苏省“双创人才”和 “六大人才高峰”两项省部级人才计划。
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Lieber教授认为他为生物界面电子传递开辟了“独特高效的方法”,是“生物电化学领域最富创新的研究之一”。同时其研究成果入选了Global Medical Discovery (全球仅0.1%论文入选),得到了Renewable Energy Global Innovations,Atlas of Science等国际科技媒体的广泛报道。
基于以上学术成绩,雍阳春应邀出任中国能源与环境科技协会常务理事,海峡两岸微生物燃料电池研讨会组委会委员,BIT’s 6th World Gene Convention分会场主席,Global Medical Discovery 特邀国际顾问,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客座编辑,Journal of New Science Biotechnology编委,兼任Nature Publishing,Elsevier, Wiley, ACS等国际知名出版社的30余本SCI期刊的特邀审稿专家。